2025年11月19日至21日,第31届时尚之源深圳展暨SS26深圳原创时装周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启幕。展会以“1展+1周”模式构建全产业链赋能平台,吸引众多时尚从业者参与。其中,“蓝染再生计划——传统植物蓝·工业植物蓝·合成生物蓝的时空对话”特展成为焦点,由深圳技术大学蓝染团队联合道生生物(深圳)有限公司、南通水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开平奔达纺织品有限公司共同呈现。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雷利民会长莅临展位视察,对展览的绿色可持续理念高度认可
深圳时装设计师协会周世康会长听取罗莹教授的介绍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罗莹教授在策展中系统提出蓝染可持续发展的三维路径,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工艺绿色转型:
第一维:传统植物蓝染的文化根脉。依托蓼蓝、马蓝等本土植物资源,延续浸液、打蓝古法工艺,完整保存青花布、扎染等非遗技艺谱系。其核心价值在于零化学添加的生态平衡理念,为现代时尚提供文化溯源与生态范式。
第二维:工业化植物蓝染的绿色突破。通过标准化生产与技术创新,水色染坊联合PANTHER DENIM等品牌实现植物蓝染规模化应用。关键突破在于:牛仔面料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达4-4.5级与2-3级(优于行业标准),碳排放降低70%,纱线染色速度提升至1500米/小时。该技术以“无化学添加剂+高效生产”破解传统植物染产业化瓶颈,奠定植物染与时尚产业对接基础。
第三维:合成生物蓝染的未来探索。道生生物运用基因工程菌构建微生物工厂,实现靛蓝的高效生物合成。此举突破双重困局:既规避传统植物提取的产能局限,又消除化学合成的污染问题,以“细胞工厂”模式达成环保与量产协同,为纺织业提供颠覆性绿色解决方案。

展会的科普展板与创新设计

天然蓝草、化学蓝靛粉和植物蓝靛粉的对比
可以养鱼的生物蓝染料
展会期间,中国服装供应链峰会同步举办,罗莹教授以《植物染×时尚:从非遗工艺到主流设计的绿色赋能路径》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梳理了植物染从“传统非遗手作”到“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发展脉络,为纺织时尚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罗莹教授发表《植物染×时尚:从非遗工艺到主流设计的绿色赋能路径》的主旨演讲
展览吸引众多品牌主理人、设计师及染整行业负责人驻足交流,共同探讨传统非遗的现代化转型与可持续时尚实践路径。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蓝染技术的多维展示,更为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创新样本。
现场设计师和植染艺术家与企业专家深入探讨
作为湾区时尚可持续转型的生动注脚,“蓝染再生计划展”以三重维度的绿色实践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更通过高校与企业搭建的产学研对接平台,促品牌、设计师与染整企业共探ESG路径,助力湾区构建“文化溯源-科技赋能-低碳量产”的产业新生态,抢占全球可持续时尚话语权,为中国时尚绿色崛起贡献湾区智慧。
|